|
正文 1. 202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1.1 疫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救助政策力度史无前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从2月12日到3月23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 MSCI全球股市指数从581的高点大幅下挫至384点,跌幅超30%。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迅速出台大规模救助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空前扩张,全球债务占GDP比重创历史峰值。
1.2 美联储公布新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新框架面临诸多挑战
8月27日至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对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进行更新,将寻求实现2%的平均通胀率长期目标。
1.3 全球债务再创新高,超宽松政策连锁效应凸显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开启史无前例的宽松浪潮。主要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总计12万亿美元的财政措施。国际金融协会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债务将达到277万亿美元,占GDP的365%,其中,金融部门以外的债务将达到210万亿美元。
1.4 疫情催化数字金融加速发展,科技重塑金融生态版图
疫情之下,传统产业受到负面冲击,在线办公、网上购物、线上教育和医疗等“非接触式服务”崛起,增强了经济韧性,带动以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加速发展。
1.5 LIBOR与替代利率大幅度偏离,全球基准利率改革加快推进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市场恐慌,隔夜LIBOR与隔夜SOFR出现大幅度偏离,3月16日隔夜LIBOR比SOFR高出82个基点。
1.6 新一轮“弱美元”周期开启,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以来,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黄金价格持续走高,一度突破2000美 元/盎司关口,达到2075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随后,黄金价格震荡下行,跌幅有所扩大。
1.7 英国“脱欧”谈判尘埃落定,全球化与自由化有望迎来新机遇
2020年12月2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与英国达成了包括“脱欧”双边贸易协议在内的一揽子协议。协议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1.8 巴塞尔Ⅲ推迟一年实施,逆周期监管调控助推经济复苏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2020年4月, 央行行长和监管机构主管组织宣布将巴塞尔协议Ⅲ的执行时间推迟一年。与此同时,美国、欧洲、日本及部分新兴经济体也推出逆周期监管政策,助推实体经济复苏。
1.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亚太经贸合作开启新篇章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贸易部长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10 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人民币资产受全球资本青睐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 要求落实取消QFII和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的要求,并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允许境外合格投资者自主选择汇入资金的币种和时机。
<hr/>2.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2.1 全球供应链危机蔓延,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
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物流、劳动力、能源等多个领域出现明显的供应链瓶颈。物流方面,各大港口装卸货物延迟,集装箱紧缺,运费高企,很多零售商和进口商无法按时收到货物。劳动力方面,疫情下各国加强对移民的管控,发达经济体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劳动人口自愿失业增加,港口普遍缺少卡车司机和装卸工人,等待进港的货轮增加,货物大量积压,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物流领域的紧张状况。能源方面,各国经济逐渐从疫情中恢复,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需求强劲反弹,但在绿色转型背景下,全球化石能源投资减少使得相关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2 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迎来新拐点
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步入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联储缩减购债(Taper)预期不断强化(Taper:美联储使用温和渐进的方式,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是逐步减少资产购买规模)。北京时间11月4日,美联储公布11月议息会议声明,宣布开始Taper,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规模,并视情况调整资产购买速度。12月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会议上,美联储进一步加快缩减购债节奏,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完全结束Taper进程。
2.3 欧美国家物价水平大幅飙升,通货膨胀恐慌连锁效应凸显
受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政策刺激、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21年以来,全球通货膨胀明显走高。其中,欧美国家物价水平大幅飙升。
2.4 欧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数字金融版图面临重塑
2021年7月14日,欧洲央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公告称将在未来两年内调查评估数字欧元的技术路线、法律框架、应用场景和潜在影响等关键问题。
2.5 先行者资本爆仓引发美股震荡,非银金融机构监管改革提速
2021年3月下旬,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先行者资本(Achegoes Capital Management)因市场极端波动、大量使用金融杠杆等原因出现保证金账户亏损。由于无法继续追加资金,其保证金账户最终违约。
2.6 欧洲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供需失衡引爆全球能源危机
2021年第三季度,欧洲能源供需失衡问题开始持续发酵,引发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不断刷新纪录。
2.7 全球最低税率达成共识,多边税收规则迎来历史性转变
2021年10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的声明》,支持15%的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多边税收治理改革达成历史性成果。
2.8 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退出大限将至,全球基准利率格局迎来新篇章
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LIBOR)是全球最重要的基准利率之一。在遭遇操纵丑闻和交易规模萎缩之后,参考LIBOR进行金融产品定价的有效性下降。2021年3月5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宣告,2021年12月31日之后将立即停止对于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以及1周和2个月期美元LIBOR报价;同时,2023年6月30日之后将终止对于隔夜和12个月期美元LIBOR报价。伴随LIBOR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全球主要经济体稳步推进基准利率体系改革。
2.9 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21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宣布将在未来10年采取更多减排措施。
2.10 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运行,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债券通”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新型合作机制,包括境外投资者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北向通”及内地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的“南向通”。2017年7月3日,“北向通”率先推出。2021年9月24日,“南向通”正式上线。
<hr/>3. 2022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3.1 俄乌冲突引爆能源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来袭
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引发能源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能源、粮食价格明显上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全球性通货膨胀成为各国面临的首要挑战。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胀居高不下。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依赖外部资源进口的经济体,CPI涨幅远高于各自央行目标。部分脆弱经济体通胀“爆表”,土耳其通胀率冲破80%,黎巴嫩CPI同比涨幅超过200%。高昂的能源价格使得部分国家外汇储备快速消耗,黎巴嫩、斯里兰卡相继宣告国家破产。相较之下,沙特、印尼等石油或煤炭出口国通胀幅度维持在可控水平。
3.2 欧美金融制裁全面升级,国际政经格局面临诸多挑战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金融业成为美欧制裁的重点领域。并且,随着美欧金融制裁的升级,俄罗斯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跨境资本快速外逃。
3.3 美欧开启史诗级加息潮,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大
受高通胀影响,2022年以来,美欧央行开启激进加息模式。美联储年内连续加息7次共425个基点。英国央行累计加息325个基点。欧央行累计加息4次,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250个基点。在美欧央行的引领下,全球主要国家掀起“加息潮”,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开启加息,其中一半至少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利率抬升导致借贷和融资成本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全球工业产出呈下行趋势,国际贸易出现萎缩,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
3.4 强势美元引发全球货币贬值,日韩掀起汇率保卫战
2022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高企、美联储激进加息背景下,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随着美元步入强势周期,全球货币大幅贬值,汇率波动水平显著上升,日韩相继陷入货币暴跌旋涡,并掀起汇率保卫战。在全球货币政策紧缩浪潮下,日本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投资者纷纷押注日元贬值,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站上150水平,日元创下32年来新低。面对汇率快速、单边贬值,日本央行时隔24年再度出售美元,采取外汇干预措施。韩元兑美元汇率创13年来最低水平,并引发韩元资产抛售浪潮,市场陷入股汇债三杀局面。对此,韩国央行多次加息以收窄韩美利差,祭出历史最大规模的外汇干预措施,并积极救助股市、债市,支持市场流动性。
3.5 英国养老金危机引发债市动荡,全球流动性紧缩效应凸显
在英格兰银行连续加息背景下,英国政府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于2022年9月23日宣布价值450亿英镑的减税计划。受英国通胀和债务压力高企的影响,投资者对英国政府减税政策持怀疑态度,开始大举抛售英国国债。5个交易日内,英国国债价格暴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跳升140个基点,从3.59%快速增长至4.99%,为1998年以来首次。随着英国债市巨幅动荡,英国养老金严重承压,开始大规模抛售国债,最终出现国债价格暴跌、养老金加速卖出的“死亡循环”,引发英国债市全面崩盘。随后,英格兰银行紧急救市,于2022年9月28日宣布将“以任何必要的规模”临时购买英国长期国债,以恢复英国债券市场秩序。政策公布后,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99%迅速下降105个基点至3.94%,英国养老金风波暂时得以平息。
3.6 斯里兰卡宣布国家破产,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引关注
2022年7月5日,斯里兰卡总理正式宣告国家破产,并陷入自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由于燃料、食物、药品等大量必需品严重依赖进口,斯里兰卡通货膨胀率达到的69.8%,食品通胀率更是高达94.9%,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困境。5月,斯里兰卡外汇储备不足5000万美元, 而外债却高达510亿美元。鉴于斯里兰卡所处现状,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斯里兰卡主权信用评级,导致其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寻求国际援助也更加困难。在此背景下,斯里兰卡外汇储备逐渐枯竭,无力偿还126亿美元到期债务,构成主权债务违约,成为21世纪以来首个外债违约的国家。
3.7 Meta重仓元宇宙引发股价暴跌,虚拟资产估值泡沫破灭
2021年10月28日,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更名为“元”(Meta),宣布未来将重点聚焦元宇宙相关业务,由此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元宇宙热潮”。但是2022年以来,Meta股价大幅下跌。截至2022年12月22日,Meta股价报收于每股117.12美元,较年初跌幅达到65.4%,总市值缩水约6439亿美元。元宇宙领域“入不敷出”成为拖累公司业绩、导致投资者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随着海外巨头表现不佳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的传出,元宇宙市场虚拟资产估值泡沫破灭,投融资步伐和项目估值逐渐降温。
3.8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真实交易试水,数字货币国际合作提速
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简称“货币桥”)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中国、中国香港、泰国、阿联酋四地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在六周的时间里,来自四个不同司法区的20家商业银行通过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164笔跨境汇款和外币兑换业务,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
3.9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纳入气候因素,全球气候金融风险管理加快推进
2022年7月4日,欧洲央行理事会决定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货币政策组合中的公司债券持有量及其抵押品框架,引入与气候有关的披露要求,并加强气候相关风险管理实践。此决定旨在降低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鼓励增加透明度,支持经济的绿色转型。
3.10 全球外汇交易量创新高,人民币跻身第五大交易货币
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依然占据绝对优势(88.5%);欧元、日元、英镑,市场份额分别为30.5%、16.7%和12.9%;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份额由4.3%增至7%,排名由第八位晋升至第五位,赶超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
<hr/>参考文献:
[1] 202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研究,2021(01):5-15.
[2] 2021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2022(01):5-15.
[3] 2022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2023(01):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