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员伟大思想之论持久战
什么是阳谋? 就是却敌胜敌的主张和办法完全公开,敌方也能完全洞悉,却毫无应对办法。 这就是《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
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写出了震古烁今的军事名著《论持久战》。
据毛泽东的警卫员回忆,
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的这些天,
每晚坐在窑洞的书桌前,
微弱的灯光照着他苍白的脸,
他连续好几天没有睡觉,
只吃了很少的饭,
一条湿毛巾放在桌子旁边,
实在疲倦了就拿湿毛巾擦擦脸。
桌上还放了一块石头,
手臂酸痛时就用力握几下石头,
让手指得到放松。
苦熬了数晚,
终于写成了这篇震古烁今的军事名著《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首先指出,
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着的4个基本特点:
敌强我弱,
敌小我大,
敌退步我进步,
敌寡助我多助。
前2个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
后2个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在此基础上,
毛泽东进一步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这场持久战必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
毛泽东明确指出,
在第一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战争形式是运动战,
再辅之以游击战和阵地战;
在第二个阶段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
再辅之以运动战;
在第三个阶段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运动战,
阵地战将具有重要地位,
再以游击战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

毛泽东最后指出,
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平等自由的新中国,
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
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认为战争的决定因素不是物而是人,
所以,
他一再强调要动员全国的民众起来抗日,
造成陷敌人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这样才可以弥补武器等缺陷,
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横空出世,
异常清晰地回答了人们最关心却又一时看不清楚的问题,
使人们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前途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
大大提高了全体中国人对坚持抗战的信心和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