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美国中期选举外,11月9日让全世界最关注的消息是,俄军突然宣布从赫尔松城大撤退。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突然到前线听取了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联合部队总指挥苏罗维金的汇报,结果当天命令俄武装力量相关战斗序列从第聂伯河右岸进行战略转移,并下令着手撤出驻赫尔松的俄军。绍伊古向苏罗维金下达任务称,“开始组织部队战略转移,并采取一切措施以保障相关人员、武器和装备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
舆论早就预测由于第聂伯河连接赫尔松市的桥梁9月以来已经被乌军炸毁,切断了俄军的补给线,被孤立的2万俄军很难守住赫尔松市,放弃该市到第聂伯河左岸建立防线已经成为俄军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否则在赫尔松市的俄军就将最终被乌军围歼。

由于作为赫尔松州首辅的赫尔松市军事和政治战略意义巨大。该市是俄军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拿下的唯一一个州府级别的城市,并且经过9月的假公投之后,俄罗斯已经在名义上将赫尔松视为领土了,将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无疑是政治上的大失败。从军事上看,赫尔松是连接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关键地区,如果赫尔松失守,之后俄军将无法染指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而如果乌军无法攻下赫尔松,将会导致南线进攻全面失利,所有黑海沿岸的地区都可能会被俄军进一步攻占。
因此俄军一直在赫尔松市负隅顽抗,并且将刚动员的上万人员立即补充到赫尔松前线,并宣称要重新集结力量进行一场赫尔松大决战。普京在策划乌克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等4地公投入俄之后,又走马换将,将其破格提拔的苏罗维金大将提拔为对乌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上任之后不走寻常路,一方面不主要在战场上用力,而是通过发射导弹、无人机等对乌克兰基辅等各大城市的电力、供水等基础民用设施进行破坏,让乌克兰人断水断电,无法正常生活,处于不时被轰炸的恐惧之中,以期摧毁乌克兰人的意志,以出奇制胜。另一方面则将刚动员的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紧急送往前线当炮灰,以弥补前线人员短缺问题。据说在短短1个月中,已经将强征的31万新兵中的8万人送到了前线。
但一个多月的实践表明,这些策略并未奏效,乌克兰已经找到打击俄买的伊朗无人机的办法,无人机群集突袭战略已经无效。紧急输送的新兵也没有扭转前线的局势,俄军最近在战场上并未取得任何战果,苏罗维金被迫从赫尔松撤军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俄军能否顺利地从赫尔松市渡过第聂伯河撤到左岸,乌军能否趁机打击俄军。从前面俄军要挟赫尔松民众一起渡过第聂伯河的流氓策略来看,乌军还真不好办,投鼠忌器,因为这样会误伤不少被要挟的民众。所以预计最终俄军顺利撤到对岸的可能性很大。
俄军在9月的乌克兰大反攻中在东线的哈尔科夫、利曼等重点地区失败之后,如今不到2个月又在赫尔松失败,这表明俄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仍然在按正常的态势发展,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败势是不以普京大帝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苏罗维金指挥南部军区集群在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后不久迅速拿下赫尔松州全境。而现在,作为总指挥的苏罗维金向绍伊古建议并决定从赫尔松市撤军。
仅仅在1个月前的10月8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他70岁生日当天,亲自打电话给苏罗维金,告诉任命他为对乌军事行动总指挥。一个月后苏罗维金被迫撤离赫尔松城,并没有给普京带来好消息。毫无疑问,普京已经换了许多指挥官,但始终无法找不到一个能扭转败局的指挥官。
俄军在赫尔松的败退,也可以让那些宣传并希望俄军在冬季发动反攻的言论闭嘴了。
看看如今的局势就很清楚,发动侵略的普京和俄罗斯如今处于被全世界彻底孤立、没人
敢公开援助的境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乌克兰得到了世界大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得到了世界上40多个发达国家的集体援助,胜败之势一目了然。正所谓形势比人强,普京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的侵略乌克兰战争正走在溃败的路上,如今部分动员没能阻止其败局,将来即使全部动员押上全体俄罗斯人的性命,也避免不了彻底失败的命运。
俄乌战争已经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早该结束了。但是独裁者决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不会轻易认输,普京不会毫无一点收获就撤军,总会用尽俄罗斯所有的国力做垂死挣扎,以幻想占领乌克兰的一点领土。所有,虽然普京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要彻底击败俄军,将俄军赶出乌克兰领土,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