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个段子最近特别火,讲的是油价。
“2008年国际油价是147美元,而国内油价是6.3元;2020年4月国际油价最低都成负的了,而国内油价是5.5元;此番国际油价是114美元,国内油价已迈过9元。难道,是桶贵了吗?”
就那这一波调价来说吧,以92号汽油举例,折合每升下调0.29元,均价在8.78/升,而现在,截止北京时间7月13日凌晨4点25分,国际油价95.66美元。
怎么样,这么一对比,是不是看出差距来了?
不说2008年的事情,就说今年吧,国际油价114美元的时候,你破了9元大关,现在国际油价跌了快20%,结果,你总共才下调了五毛钱,还是人民币。
这谁能受得了啊?
所以,很多人都在质疑,这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到底是什么?
难道,还真应了那个段子了:“国际涨我也涨,国际对我有影响,国际跌我不跌,我跟国际不一样。”
关于理论上的东西,有好多专家都跑出来讲,讲的那叫一个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的,总之,就是让你听不懂就对了。
你知道中国移动为啥老是搞那么多通话套餐吗?还那么复杂,各种条款和活动,道理也是一样的。
我这个号呢,不说别人讲过的东西,而且,不扯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只讲大家能听懂的,最方便理解的。
首先,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当国家原油是80美元每桶的时候,国内油价是5元每升。(前面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后面是国内成品油价,后面我就省略了。)
之前,咱们国家有个上下4%的调价幅度。
也就是说。
当原油涨到83.2元的时候,超过了4%,于是调价窗口打开,国内也要按照比例上浮4%,调到5.2元。
可是,过段时间原油又降回了80,但从83.2到80,只降了3.85%,没有达到4%的下调幅度,所以,国内不予调价,国内还是5.2元。
又过了段时间,中东打仗了,油少了,于是原油又涨到了83.2元,又一次达到了4%,于是调价窗口打开,国内调为5.41元。
等再过段时间,仗打完了,油又恢复供应了,原油又一次降到了80,但还是因为只降了3.85%,没有达到4%的下调幅度,所以,国内不予调价,国内还是5.41元。
再再过段时间,原油又涨到了83.2,于是国内油价再一次上调……
再再再过段时间,又从83.2降到了80,于是国内油价还是不变……
就这样,经过几轮国际原油这样的涨跌涨跌之后,最后稳定住了,国际油价还是80美元每桶,可国内的成品油却悄悄涨到了7.5元每升。。。
你说说看,这上哪说理去?
当然,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的例子比较极端,不可能每一次国际油价上调都超过4%,也有不超过的,那么就不予调价。
可是这种办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看似在和国际接轨,可实际上,人家国际油价一年下来,动也没动,结果你自己却从5块涨到了7块5,涨了50%。。。
涨价没关系,但问题是国际油价没怎么变啊,你进价不变的情况下,涨价的这笔钱又去了哪里呢?
于是,发改委开始了调整,2013年3月26日进一步完善机制,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后来,在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
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
在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了,真正的和国际接轨了对不对?
当然,这也是大家在网上,在百度百科能查到,关于油价调整机制的最准确资料。
尤其是那句“该涨就涨,该降就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舒坦?
你以为你加的是石油吗?
不是啊,你加的是美金,是外汇。
所以决定油价的,不是国际原油价格,而是外汇储备趋势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