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回复: 0

2008年-201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复制链接]

2

主题

9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7-14 2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文
1. 2008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1.1 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了4.42%和4.71%。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金融市场四面楚歌。
1.2 次贷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陷入衰退

2008年12月1日,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从2007年12月开始正式进入衰退。12月4日和9日,欧洲统计局和日本经济内阁分别公布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元区和日本GDP分别环比下降0.2%和0.5%,均为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显著,全球三大经济体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同步经济衰退。
1.3 美欧等国政府掀起大规模注资金融机构浪潮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10月13日,英国宣布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家大型银行注资370亿英镑;10月14日,美国宣布动用2500亿美元用于直接收购花旗、摩根大通等8家大银行的优先股权。
1.4 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没,银行经营模式走上转型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华尔街著名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1.5 越南爆发金融危机,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再受考验

2008年初以来,越南相继出现通货膨胀失控、楼市大幅跳水、贸易逆差陡增等一系列问题。5月下旬,标普、穆迪、惠誉分别将越南长期债务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越南宏观经济的恶化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大量资金出逃,引发越南金融市场严重动荡。
1.6 APEC会议、G20峰会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08年11月15日,G20领导人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各国领导人就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11月22~23日,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再次发出了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呼声。
1.7 国际能源与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

金融危机使得长达5年的全球商品市场繁荣终结。
1.8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巨幅波动,美元重拾升值之势

全球金融危机对汇率市场冲击显著,美元、日元和欧元汇率原有的均衡状态被彻底打破。
1.9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

2008年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08年9月中国增持436亿美元美国国债。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70亿美元,超过同期日本的持有量(5732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1.10 中国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保增长成为政策首要目标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金融危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为落实有关的工程建设项目,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每年将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hr/>2. 2009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2.1 G20成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重大变革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
2.2 美欧确立新监管框架,金融监管全面强化

2009年12月1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2009年12月2日,欧盟各成员国财长就金融监管框架达成一致。
2.3 美欧日央行利率维持历史低位,政策退出引关注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出台了包括降低利率在内的经济救助政策。美联储自2008年12月17日将利率降至0.25%后,已维持一年有余,日本、欧元区和英国的利率水平也降至0.1%、1%和0.5%,为历史低位。经济救助政策的实施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但同时也使很多国家出现了过度举债、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胀预期加剧等问题。政策退出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2.4 金融危机重创国际贸易,贸易保护争端引关注

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不过,该方案附加条款规定,部分项目需要使用“美国制造”。
2.5 金价油价大幅上扬,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2009年,伴随着美元贬值和经济复苏,全球范围内金价和油价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009年2月20日,金价飙升至1005美元/盎司,至12月最终突破1200美元/盎司的关口。石油价格2009年以来亦呈震荡上行趋势,纽约市场原油期货11月一度触及每桶80.40美元,创金融危机后的新高。
2.6 区域外汇储备库加快建设,亚洲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

2009年5月3日,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2009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作。
2.7 迪拜债务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将重组旗下最大的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延迟6个月偿还其即将到期的约40亿美元债务。此事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日,英国、德国、法国等国股指均下跌3%以上;新兴市场股市在11月27日也出现剧烈下跌,俄罗斯、中国、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股指平均下跌3%~5%。
2.8 美国关闭银行数量创20年新高,有毒资产尚未完全核销

2009年10月30日,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关闭加州国民银行等9家银行,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宣布关闭银行最多纪录。截至12月23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的美国年内倒闭银行数已经达到140家,创20年来的新高。
2.9 中国信贷新增规模创新高,支持中国经济率先反弹

200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当月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新增2948亿元,1~11月份累计新增达到9.21万亿元,新增规模较上年多增加4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新增规模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水平,增长率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率先反弹。
2.10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hr/>3. 201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3.1 美国金融监管新法律落地,重塑金融监管新秩序

2010年7月21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正式成为法律。
3.2 量化宽松政策再次启动,全球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2010年11月3日,美国公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大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000亿美元规模。
3.3 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财政治理框架遭受挑战

2010年以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
3.4 新兴市场热钱涌入,资本管理难度加大

2010年下半年,国际热钱大量涌向新兴市场,导致新兴经济体资产市场上涨、货币大幅升值。
3.5 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全球通胀压力增强

201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整体向上攀升趋势。全球商品价格指数从302点的低位逐步攀升至498.54点的高位。
3.6 IMF治理结构改革,新兴市场话语权增大

2010年11月5日,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了IMF份额改革方案。根据新的改革方案,IMF将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
3.7 全球货币战引人关注,竞争性汇率贬值纷起

截至2010年9月,澳元、日元、韩元等多种货币呈持续走强态势,欧元对美元汇率也逼近8个月来高点。对此,日本、韩国、巴西等国纷纷祭出干预汇市的大旗。
3.8 ECFA签署与生效,掀开两岸经济金融合作新篇章

2010年6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并将于9月12日正式生效。
3.9 中国回归稳健货币政策,通胀水平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3.10 中国银行业成功启动再融资,稳健经营迈上新台阶

2010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启动再融资计划,分别通过配股和可转债完成再融资计划1000亿、617亿和700亿元。此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也先后完成或正式提出了再融资计划。
<hr/>参考文献:
[1] 2008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研究,2009(01):6-15.
[2] 2009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研究,2010(01):6-15.
[3] 201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研究,2011(01):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阳光科技

备案:1234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